金将军
金将军
夏天[1]的一天,两个头戴斗笠的和尚走在朝鲜平安南道龙岗郡桐隅里的乡间小道上。这两个人并不是游方和尚,实际上他们是不远千里从日本前来查探朝鲜国虚实的,其中一个人是肥后国加藤清正,另一个人是摄津国守小西行长。
两个人走在稻田间的小路上,眼睛不住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。忽然他们发现一个农家小孩儿路边枕着一块圆圆的石头当枕头,正呼呼大睡。加藤清正斗笠下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个小孩子:
“这个小孩儿有异像。”
这个浑身霸气的武将二话没说,抬脚就把小孩儿当枕头的石头踢飞了。可是令人惊奇的是,那个小孩儿的头并没落在地上,而仍然保持着刚才的姿势,就像枕在刚才枕头占的空间一样,依然呼呼大睡着。
“我越看越觉得这个小孩儿不是个一般的孩子。”
说着加藤清正的手伸向藏在法衣下的戒刀把儿,他想把日后倭国的后患在萌芽时就除掉。然而小西行长却不屑地笑着把加藤清正的手按住了。
“这么个小孩子能干什么?别无谓地杀生了。”
于是两个和尚又往前走了。可是留着胡子的加藤清正还是放不下心,不时地回头看看那个小孩儿……
三十年后,当时的两个和尚——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统帅着千军万马杀进了朝鲜。朝鲜八道[2]的房子被烧毁了,百姓们妻离子散、流离失所、四处逃难,京城已经陷落,平壤也不再是王上了。宣祖王好不容易才逃到义州,苦苦地等待着大明的援军。如果就这样束手任倭军蹂躏的话,美丽的八道山川便会眼睁睁地化为一片焦土。不过,幸而天道并未舍弃朝鲜。因为天让昔日在田间令人惊奇的小孩子金应瑞出来拯救祖国了。
金应瑞赶到了义州的统军亭,拜见了面容憔悴的宣祖王。
“我已经来了,请大王放心好了。”
宣祖王强打精神微笑着说:
“倭将简直比鬼神还要强悍,如果你能战胜他们的话,就先把倭将的首级斩下。”
倭将之一——小西行长一直在平壤的大同馆宠着艺妓桂月香。桂月香是八千艺妓中无可比肩的佳人。不过,她为自己的祖国担忧之心却像头上插的玫瑰一样不可一日相忘。就连明眸善睐之时,那长长的睫毛下也隐藏着悲伤。
一个冬天的晚上,小西行长和桂月香的哥哥一块儿喝酒,让桂月香在旁斟酒。桂月香的哥哥也是个皮肤白皙的标致男人。今天桂月香比往日更加媚态十足,不断劝小西行长喝酒,还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行长的酒杯里下了蒙汗药。
过了一会儿,桂月香和她的哥哥把醉倒的小西行长撂在一边儿,偷偷躲起来了。小西行长在自己的翠金账外挂上了秘藏的宝剑,就晕晕乎乎地睡了。当然也不能说行长这个人特别大意,其实他在帐子外还挂上了宝铃。如果有人想要钻进帐子的话,帐子周围的宝铃就立刻响个不停,把行长从睡梦中叫醒。不过行长不知道,桂月香为了不让宝铃响,已经偷偷往铃铛里塞上了棉花。
过了一会儿,桂月香和她的哥哥又回来了。这天晚上,桂月香用绣有花样的裙子包了一包灶坑里的柴灰。她的哥哥——不,其实这个人不是她的哥哥,而是奉王命而来的金应瑞。他把袖子撸得高高的,手提青龙刀,和桂月香悄悄地接近小西行长的翠金帐前。就在这时,只见行长的宝剑突然离开了剑鞘,就像鸟的翅膀一样飞向了金将军。但见金将军不慌不忙,对准宝剑吐了一口口水。宝剑一粘上口水顿时没有了神通,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。
金应瑞大喝一声,抡起青龙刀,一刀把行长的头砍了下来。可是,这个怕人的头颅愤恨不已,呲牙咧嘴地飘起来又要回到脖腔上去。看到这等怪事,桂月香伸手到腰间,掏出灰来撒到了行长脖腔的刀口上。行长的头飞起来好几次,但是怎么也沾不到满是灰的脖子上了。
即使如此,无头的行长尸体仍然伸着手到处找宝剑,一抓到宝剑捡起来就投向了金将军。没料到行长有这么一手的金将军一手抱着桂月香,一跃跳上了房梁。可是当金将军跳上空中的一刹那,宝剑飞过来把金将军的小脚趾砍掉了。
这时候天还没亮。完成王命的金将军背着桂月香走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。野地的尽头有一轮残月,正要沉入黑暗的山丘背后。金将军忽然想到:桂月香怀上孩子了。倭将的孩子直如毒蛇一般。如果现在不把他杀掉,将来不知会酿成何等大害。金将军就像三十年前的加藤清正一样,意识到只有把桂月香母子除掉才能免除后患。
英雄自古都是将儿女情长踩在脚下践踏的怪物。金将军马上动手把桂月香杀了,剖开桂月香的肚子把孩子掏了出来。在残月光下,可以看到那孩子还只是一团血乎乎的肉块。不想那肉块抖动了起来,突然像人一样大声喊着:我再有三个月就能为父报仇了,可惜呀!
那声音就像水牛叫一般,响彻微明的荒地。与此同时,眼看着一痕残月也沉入了山丘。
这就是在朝鲜流传的小西行长殒命的故事。当然,行长并没有在征伐朝鲜的战争中丧命。但是粉饰历史的并不只是朝鲜一国。其实在日本教育儿童的史书里——或是在教育和儿童差不多的日本男人的历史里,也充满这样的故事。比如说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里,哪有一次关于打败仗的记载呢?
“大唐之军将,率战舰一百七十艘,列阵于白村江(朝鲜忠清道舒川县)。戊申日本之船师初至,与大唐船师合战。日本不利而退。己酉,更有日本之乱伍率中军之卒进伐大唐之军。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。须臾之际官军败绩。赴水溺死者众。舻舳不得回旋。”(据《日本书纪》)
作者:芥川龙之介(1924年1月) 译者:宋再新
内容来源网络,侵删